中油十號  

"油駁船"(Oil barge,或Oil hulk)的白話文就是加油船. 航行於海面上的各式船隻,由於體積噸位大小差異懸殊,無法像一般車輛排隊進站加油,因此需要加油船的機動式服務.

"中油十號"諸元不詳(除了FlyingName,應該也不會有其他人無聊到去在乎這個吧),只知道運油量約800公秉(1公秉=1000公升),相當於40輛油罐車的載運量. 油駁船為其它船隻加油時,有一套繁瑣複雜的操作程序,不若一般汽車加油那般簡單,而且雙方人員都需要一再細心檢查確認. 一旦正常輸油後,每小時約可傳輸40公秉的油量.

中油十號油駁船隸屬於中油,船身上有中油紅白藍線條圖案. 除了海上加油設備之外,中油十號還備有消防水砲與起重吊臂,船舷外的攔油索也不可或缺,以避免溢油時汙染海面環境.

中油於民國35年(1946)6月1日成立於上海,為國營事業. 原名"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CPC, Chinese Petroleum Corporation),直到2007年被阿扁施壓,透過官股董事會改名為"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這個邏輯不通的怪名字,但是一般還是以"中油"稱呼.

中油官網中,關於"歷史沿革"這一篇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唯獨不見""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這個曾經使用了一甲子的舊名號.
文中說明".....2007 年 2 月第 550 次董事會通過中油更名為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油),繼續保留中油名稱、商標及 CPC 英文名稱, 以拓展國際業務、強化根留台灣理念及延續中油多年來所累積寶貴商譽...."

怪哉, 假如"中油"和"CPC"這麼重要好用, 當初為何硬要花錢費工夫搞"正名"呢?! 是為了自High? 還是為了向深綠選民交代?

 

永安號  (這張永安號的Photo說明了一件事 - 鏡頭真的該換了.)

"引水船"就是載運"引水人"(即領港員或領航員,Pilot)的船艇. 永安號引水船排水量只有18.65噸,約在2000年下水服役至今.

引水人在台灣是數量稀少且低調的高薪族群. 與其他高薪職業相較,媒體少有報導,但他們在80年代,即擁有數十萬元的月收入,到了90年代,有些引水人甚至可以拿到百萬元的月收入. 直到90年代末期,台灣貨運吞吐量逐漸下降,引水人的收入才開始下滑. 即便是如此,目前一般的月收入也約有30萬元以上.

雖然是高收入,但是這個行業必須全天候工作,而且有一定的危險性. 就算是刮風下雨,波濤洶湧,三更半夜,都必須搭乘引水船出港,到達港外等候領航的船隻後,在風浪中算好時間差,跳上對方船隻降下的繩梯,然後快速爬上繩梯. 接著是一連串的指令,引導船隻進港靠港. 這些指令與判斷所憑藉的都是日積月累的經驗, 因此我國"引水法"規定,必須要有3年以上3,000噸級以上船長的資歷,才能報考引水人資格.

"引水人"名稱始於清朝末年,當時列強開始掌控中國各港口的引水權. 直到1920年代後,我國才逐步收回引水權,而且限定聘僱本國籍的引水人. 目前收取的引水費用大致以船隻噸數和引水所須時間計算,費用約略相當於船隻噸數,例如5萬噸的貨櫃輪進港,引水費用就大約是5萬元左右,但是夜間和假日會加收.

基隆港現有"永安"和"東洋十二號"兩家引水業者. 而全台各港口目前的引水人總數合計不超過百人.

 

arrow
arrow

    FlyingNa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