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TF-554 大岡艦  

21世紀的今日,中華民國海軍的現役艦艇中,還有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骨董艦". 大字級的ATF拖救艦就是其中之一. 這批美國在二戰期間建造的軍用武裝拖船,按照美軍的"船艦分級代號"(Hull Classification Symbol)為"ATF",亦即"Fleet Ocean Tug" - 艦隊遠洋拖船. 既然是"艦隊遠洋拖船",自然必須俱備拖救艦隊裡航空母艦的能力.

美軍當初總共建造了60多艘同型艦,全部以美國原住民(印第安)的族名命名,而且依照慣例以第一艘(ATF-66)艦名為級別名(Cherokee Class). 因為ATF-66建造初期是Navajo Class,因此也有人稱為 Navajo Class.

ATF-100 tows CV-47  (ATF-100在1958年拖救航空母艦CV-47的檔案照片. 取材自網路.)

中華民國海軍自1966年開始,陸續總共引進了7艘美軍的ATF拖救艦. 第一艘是1966年向美國租借的退役艦ATF-83 Chickasaw(1965年自美軍除役), 在台灣重新命名為"ATF-548 大同". 服役10年後於1976年編列預算購入.

第二艘是1975年購入的ATF-67 Apache,來台後改為"ATF-551 大萬". 這艘1942年下水的ATF恰巧也正是美國海軍的第二艘ATF. 大萬艦後來在1987年於基隆港外拖救"伏羲二號"油輪時不幸擱淺,海軍不計代價"徹底大修"(幾乎是重建)後,於1989年重新下水.

1978年購入"ATF-553 大漢"(原美軍ATF-114 Tawakoni). 1980年再購得"ATF-563 大台"(原美軍ATF-162 Shakori). 至此,海軍已擁有4艘大字級ATF拖救艦.

到了1991年,海軍再度向美國採購3艘ATF除役艦. 分別是ATF-148 Achomawi, ATF-88 Narragansett 和ATF-118 Wenatchee.

ATF-554 大岡艦  (ATF的船身造型是典型的二戰美軍風格.)

ATF-148 Achomawi 於1944年6月下水,同年11月進入美國海軍服役. 1947年6月退役,隨後加以封存,直到1962年才從美國海軍除籍. 我國海軍在1991年購入後,改名為"ATF-554 大岡".

Displacement: 1,240 tons (1,675 full load)
Length: 205 ft (62 m)
Top Speed: 16.5 knots

ATF-554 大岡艦  (大岡艦後段甲板上方的是吊桿,而非帆下椼.)

雖然在美軍服役期間只有短短兩年多,但足跡遍及太平洋,包括珍珠港,關島,日本,菲律賓,也曾因執行任務而穿越巴拿馬運河到達美國東岸,甚至曾經參與美軍當年在比基尼環礁(Biniki)進行的原子彈試爆任務.

 

ATF-88 Narragansett 則是1942年8月下水,隔年(1943)1月入伍. 1946年12月退伍後封存,直到1961年才除籍. 海軍在1991年購入後,改名為"ATF-555 大峰".

ATF-555 大峰艦  (大峰艦的吊桿已升起.)

她在美軍服役期間主要是負責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區的勤務. 曾經在執行拖救任務時遭遇德國納粹空軍(Luftwaffe)的空襲,造成艦上人員多人傷亡.

ATF-555 大峰艦  

ATF-555 大峰艦  

 

至於在1991年同時購入的第三艘,ATF-118 Wenatchee,則是充作"零件船"而未成軍,且在零件拆除後成為靶艦. 1996年在射擊完畢後,拖回左營途中進水沉沒.

ATF原本配有一門三吋砲. 海軍約在1979年陸續更換為40mm機砲.

其實,在我國海軍購入ATF之前, 美軍時期的ATF曾多次出現在中華民國境內港口,尤其是二戰期間.

ATF-93 at Shanghai 1945  (美軍ATF-93 Tekesta 於1945年攝於上海. 取材自網路.)

 

arrow
arrow

    FlyingNa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