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重熙門  

"重熙門"位於清代臺北府城西南側,又稱"小南門". 建於清光緒五年(西元1879年). 當時已歷經百餘年的台灣漳泉械鬥雖已逐漸和緩,但全台首富林本源家族為了避開艋舺泉州勢力的襲擾,捐資興建重熙門,以便由板橋和中和地區安全地進出臺北府城. 也因此重熙門的廊柱式城樓風格完全迴異於其他既有的東西南北碉堡式城門(西門和台北府城城牆在日據時代拆除,東門和南門則在光復後的1966年改建,僅有北門仍保有原貌).

1980年,台北市興建愛國西路陸橋以跨越中華路上的縱貫鐵路, 從此重熙門便委曲地蜷縮在高架橋側邊,情景有點類似現在的北門(承恩門). 直到2007年才因鐵路早已地下化而拆除愛國西路陸橋,還給重熙門原有的天際視野.

如同東門(景福門)與南門(麗正門), 重熙門過去一直有憲兵駐守,甚至在不遠處的中華路口還設有加強哨, 持槍憲兵就站在中國式建築的哨亭內. 只不過東門和南門的憲兵是長駐於城樓(狹小的東門城樓為此還設有廁所),而重熙門則是由附近的憲兵連本部派兵換哨. 這三個古城門一直到90年代都還有憲兵駐守,如今早已撤哨多年.

FlyingName猶記得大學時代打工跑外務時, 多次騎機車途經這一帶前往萬華. 當時數位相機仍未商品化,一般人也不會用底片相機拍攝日常所見的愛國西路陸橋和憲兵哨亭. 沒想到二十多年後,想在網路上看看當年的憲兵哨亭竟不可得,只勉強找到一張撤圖後殘留的小縮圖.

小南門憲兵哨  (小南門憲兵哨,取材自網路)

假如我的記憶沒錯,在這三個古城門中,最後撤哨的正是重熙門. 當年在東門和南門陸續撤哨後,有一段時期,小南門仍持續有憲兵駐守. 當時某大報甚至披露軍方遲遲不願撤守重熙門的原因 - 相關人員私下透露,因為重熙門下有日據時代通往總督府的地道出口,因此顧及國家安全,不能斷然撤哨.

假如這個說法屬實,便引出幾個有趣的問題和"巧合"了.

"總統府究竟有沒有地道!?"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網路上隨便找都有一大推. 當年阿扁敗選之際,面對外界質疑恐因貪污而潛逃海外的聲浪,他老兄裝傻,實問虛答,答非所問,硬是扯上軍方行之有年,早已是公開秘密的"萬鈞計劃". 而媒體們竟也隨之起舞,猶如發現新大陸般地大肆報導一番. 其實,在此事件之前,連接總統府和後方博愛大樓之間的地下穿越道早已被媒體披露多年. 而博愛大樓頂樓上的軍用停機坪也早在Google衛星圖上看得清清楚楚.

那麼,除了那條地下穿越道之外,總統府究竟有沒有其他的地下秘密通道? 至今各種傳聞眾說紛紜.

對戰爭歷史稍有興趣的人可能知道,日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大量引用地道戰術. 尤其到了二戰末期,更是挖掘多處地道以躲避盟軍空襲. 以當時日本人的戰備作法而言,若在全台最重要的軍/政中心(總督府)地底下沒有任何"作為",則未免令人費解且不合邏輯. 根據記載,總督府在盟軍轟炸後嚴重受損. 數日後,民眾行經總督府附近,仍可聽見地底下傳出的日本人呻吟哀嚎聲.

轟炸中的總督府  (1945年美軍空襲轟炸中的總督府,已失火而濃煙蔽天. 照片右上角為新公園露天音樂舞台. 取材自網路)

若"重熙門下有地道出口通往總統府"的說法屬實,日本人當初為何要挖掘這一條通往小南門的地道? 難道單純只是為了緊急避難?
令人玩味的是,國軍接收後,不但沒有回填作廢或封死出口,反而是加以保留,甚至長期派兵防守.

二戰結束後,台灣經歷經濟轉型與起飛, 這期間台北市各地大興土木. 縱使傳說果真屬實,由總統府通往各處的秘密地道複雜交錯,則絕大部份地道早因後來各處的建設工程而崩壞或阻斷. 但是由地圖上看看傳說中的小南門地道位置,由總統府西南角到重熙門的直線距離不過區區三百多公尺. 更重要的是,地道上方的範圍"恰巧"就是現今國防部. 假如日據時代的"小南門地道"果真存在,則軍方加以保留,作為總統府和國防部之間的地下聯絡道兼作防空避難處所,未嘗不失為明智之舉.

軍方後來為何同意妥協而撤哨?

台北市內迄今最大規模的地下挖掘工程並不是日據時期的地道,而是80年代末期開始進行的台北捷運系統. "巧合"的是,在捷運的路線規劃中,"恰巧"就有一條路線行經重熙門下方, 而且這條全長1.6公里,左右兩端分別連接"西門站"與"中正紀念堂站"的路線是唯一一條在規劃初期便設定不以載客營運為目的(後來在民意代表的爭取下,才改為載客的"小南門線"),捷運局對外宣稱這是"維護軌","目的是作為南港線和板橋線電聯車轉往北投機廠維修保養之用".

可是, 假如單純只是為了聯結淡水線與板橋/南港線,大可直接規劃在兩條路線交疊的台北車站附近. 台北車站周邊不但有充份的腹地(且是公有地)足以容納地下"維護軌",而且日後維護管理更為方便. 為何捨棄這樣的簡單作法,反而花費大量資金與時間在愛國西路下方挖了長達1.6公里的"維護軌"?

大部份的國家在規劃首都地鐵時,都會一併考量軍事需求. 倫敦,莫斯科,華盛頓特區,甚至北京,皆是如此. 假如台北捷運當初沒有類似的規劃考量,相關人員便有失職之虞.

也許當初軍方同意撤守小南門地道出口的原因,正是因為捷運小南門"維護軌"的規劃. 與其消極地守住狹小的地道出口,不如改道銜接這條地下維護軌,甚至透過某個密門直達小南門站,進而聯結台北地下動脈. 如此一來,便又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與想像空間.


 

arrow
arrow

    FlyingNa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