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 Hozindomas-3"大約自2011年便停泊在正濱漁港. 原本斑駁的船體已經上了新漆. 船舷還漆上中文船名和臺灣漁船編號,可惜這個角度看不清楚.
第一次來到這裡時,便喜愛上這個角落.
在基隆和平橋橋頭下的社寮福德宮,廟前廣場頂蓬下,沒有熙攘的人潮,只有靜靜停泊的船隻,和偶而從遠方經過的基隆港區大船. 尤其是慵懶陽光的午後,靜靜坐在這裡,享受著徐來的海風,和節奏緩慢的港灣景色.
和平島原名"社寮島", 是一座獨立的小島, 以"和平橋"與台灣本島連結. 橋下的狹窄水道,便是"八尺門水道". 清朝時, 曾是船隻由雞籠港(基隆港)航向噶瑪蘭(宜蘭)的必經水道. 八尺門的西側是著名的正濱漁港. 日據時代曾是台灣第一大漁港. 台灣光復後,這裡曾是許多遠洋大型漁船的母港. 正濱漁港原本與基隆港隔著"大沙灣"海灘, 直到基隆港擴建後,在加上八尺門水道淤塞,這裡幾乎已經成為基隆港的一部份. 八斗子漁港完成後,這裡逐漸沒落, 只剩下一些零星的修船業與小漁船.
和平橋建於1934年(昭和9年), 原名"基隆橋". 二次大戰期間,曾遭美軍轟炸受損,戰後重修並因故更名為"和平橋". 最近一次改建是在2005年.
明朝天啟六年(西元1626年),西班牙船艦由菲律賓北上繞過台灣最東端的 San Diego (今三貂角)後, 就在八尺門附近登陸社寮島, 並在島上建構西班牙式堡壘 - "聖薩爾瓦多城" (San Salvador, 位置在今日中國造船廠廠區). 西班牙人以社寮島為政治與軍事中心,統治基隆、淡水、噶瑪蘭及台北盆地等地16年, 直到戰敗投降被荷蘭人趕走為止. 將近四百年前,社寮島就已經是國際貿易港與軍事要地. 島上有著歐式堡壘與建築, 來往人潮除了部份東方人(漢人,原住民和日本人)外, 盡是西方臉孔. 一個歐化的小島.
日據時期,聖薩爾瓦多城尚有部分遺蹟殘存, 今日則不但是古堡;連一絲歐洲遺蹟或風格都不復見. 除非中船廠區地下考古展開,否則一切都將繼續淹沒在歷史洪流中.
標題照片中的 "KM Hozindomas-3"是艘遠洋拖網漁船. 但是查遍所有資料庫沒有任何資料. 她的名字只在印尼的某篇非法捕魚相關報導中出現過. 說巧不巧,大陸有個網站叫"中國三角架網",在一篇關於正濱漁港的圖文報導中,恰巧刊出"KM Hozindomas-3"正在上漆的照片,雖然文中沒有提到這艘船. 照片中,正在施工的弘大船舶塗料行還開著自己的小小工作船,蠻cute的.
(取材自中國三角架網)
另外,在Google Street View中, 也可見到她更早之前斑駁傾斜的模糊身影.
(取材自Google)
唉,全世界應該也只有我這個無聊的Blog會注意到這艘船,還查出她的原船名.
看過這艘色彩鮮豔的孔雀船, 接下來換隻清淡口味的....
"銘樁壹零壹號"(MING CHUN NO.101, CT6-1422)是健富造船公司建造. Database無任何資料. 船身上漆著斗大的電台呼號(Call Sign) - BH3422 (簡單公式1422+2000=3422). 這樣作法有個好處, 茫茫大海中,在特殊狀況下,透過望遠鏡便能知道對方的無線電呼號.
健富造船是日據時代便已成立的老船廠(1942年),主要產品還是台式漁船. 照片中,銘樁壹零壹號右側的是"滿慶祥拾陸號"(MAN CHING HSIANG NO.16, CT6-1299). 一樣是查無資料.
社寮福德宮前的臨海廣場不但看得到水上漂的;也看得到水下游的.
這應該是我第一次親眼目睹在海裡(不是魚缸或餐桌)游的河豚,就在廟前廣場邊緣的海面下.
塗滿綠色底漆的安豐伍捌號(CT6-1384). 船身上沒有加註英文船名. 一樣是查無資料.
安豐漁業旗下有聯合,聯安,聯祥,聯福,聯華,聯欣等數家子公司,登記成立日期分別是在2011年8月到2013年11月之間陸續設立. 登記地址都是在台北市中山區朱崙街15號. 同樣在這個地址登記的公司還有安豐營造,安和營造,聯安建設,增福造船,台全造船,聯業開發...等,老闆都是焦威聯先生.
安豐伍捌號停在最外(右)側,與其它三艘底漆船並泊正濱修船碼頭. (綠營應該考慮來這裡拍形象廣告,現成的背景.) 由左至右分別是"安豐陸號"(AN FONG NO.6, CT7-0471),"安豐參陸捌號", 船名不明(較小噸位)和安豐伍捌號.
最左邊的"安豐陸號"可是CT7級的傢伙(1000 tons > CT7 >=500 tons). 在所有的台灣網站都看不到她的芳名或任何資料(不意外);但是她的大名卻在 IATTC 和 FAO 網站出現.
台灣自1998年起應邀參加 IATTC (Inter-American Tropical Tuna Commission, 美洲熱帶鮪魚委員會)公約修約談判. 2003年6月27日,IATTC通過新公約 - "安地瓜公約"(Antigua Convention),並附帶決議邀請台灣以"捕魚實體"(Fishing Entity. 大家辛苦了,特別想出了這麼一個名詞)身分及"Chinese Taipei"(官方的翻譯是"中華台北")名稱參與新公約.
2010年8月27日, IATTC秘書長Guillermo Compean 終於發函通知全體IATTC會員, "Chinese Taipei"以"捕魚實體"(Fishing Entity)身分成為委員會成員. 除我國外,還有13個國家完成程序,其中加拿大、中國大陸及歐盟也成為IATTC新會員. 目前(2013年)總共有21個會員.
IATTC官網上,記載著"安豐陸號"(AN FONG NO.6)的規格. 由此可得知她的一些基本資料,
Build Year: 1990
Gross Tonnage: 560 tons
Length: 54.15 m
IATTC特別註明,她原本的名字是"To Yu No.6", 直到2010年2月12日才改為"An Fong No.6". 此外,也寫上她的聯絡地址, "No. 375 Jhongjheng Road, Jhongjheng District, Keelung City 202, Taiwan" ("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375號"). 而這個地址,正是不遠處的"大洋冷凍".
IATTC甚至還附上她過去風姿綽約的檔案照, 雪白的船身上有著斗大的 Call Sign - "BEAA".
如先前所言, FAO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聯合國農糧組織)的官網也有出現"安豐陸號"的芳名和基本資料, 內容和IATTC大同小異. 令人驚喜的是,在這頁介紹"安豐陸號"的內容中,竟然出現多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但是,在名稱方面就沒有那麼客氣了,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難怪當初岩里老先生不惜和老宋翻臉也要"凍省".
大家都不願意去提過去這一段,但是再多的現實都無法抹滅事實 - 聯合國的5個主要創始會員國是 "中華民國"(沒錯,就是這4個字,不要再亂加或亂改了), 美國, 英國,蘇聯和法國.
姑且撇開"政治"與"英語能力"這兩個弱項不談;日本人無處不展現令人讚歎的細膩,用心與專業.
"CT7-0471" (或是"安豐陸號",或"安豐6號")在全台灣的網站都找不到; 她卻出現在日本網站,而且是官方的水產廳!
日本水產廳官網中的資料,甚至釐清了 IATTC 和 FAO所指的"To Yu No.6"中文船名之謎 - "拓佑陸號".
廟前廣場可以看見中船修船區和基隆港西19碼頭. 停泊在中船修船碼頭的是中油的華運輪(HUA YUN). 她是台船(原中船,被阿扁改名)為中油設計並建造的油輪.
Build Year: 2011
Gross Tonnage: 28,410 tons
Length: 182 m
Width: 32.2 M
Crusing Speed 14.6 knots
IMO: 9566344
華運輪採用一部船用柴油主機, 型式為HYUNDAI-WART-SILA6RT-FLEX50-B. (唉,還在用韓國貨.)
台船很有趣,可能被當時所謂的"正名"運動玩怕了, 現在在它的官網首頁特別加註"原『中國造船』"字樣. 此外,還在首頁秀出6個名字 - CSBC, 中船, 中國造船, 台船, 台灣造船, 台灣國際造船. (大家辛苦了.)
凱聖貳拾參號 (CT3-3842). 典型的台式漁船設計, 查無任何資料.
行進中的"凱聖貳拾參號"正在轉向 (按照電視新聞記者和股市"老輸"的說法,就是"...作出一個所謂的轉向的一個動作...". 不知道當初是哪位大師發明出這種制式語法的?)
傾斜的船身,在這個角度拍起來特別漂亮,尤其有灰藍的背景襯托.
留言列表